財政收入延續(xù)恢復勢頭,而支出擴張,收支差額繼續(xù)擴大。為了支持穩(wěn)經濟,8月2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,部署穩(wěn)經濟一攬子政策的接續(xù)政策措施,其中包括動用5000多億元存量專項債額度。
根據財政部最新數據,今年前7個月,全國廣義財政收入(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之和)約15.8萬億元,同比下降約14.3%,廣義支出約21.1萬億元,同比增長約12.6%。廣義財政支出大于收入約5.3萬億元,遠高于去年同期(僅2611億元),財政收支平衡壓力較大。
為何今年以來財政收支差額較大?
從收入端看,收入明顯下滑是直接原因:一方面,今年疫情沖擊超預期,為了阻斷疫情蔓延,在一些管控措施下企業(yè)經營受到影響,造成上繳稅費收入下滑;另一方面,受樓市低迷,房地產商資金緊張,房地產相關稅收和地方政府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明顯下滑。
此外,今年為了給企業(yè)紓困,中國實施力度空前的稅費支持政策。稅務總局數據顯示,截至7月20日中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3萬億元。在緩解企業(yè)資金壓力同時,這也在短期造成財政大幅減收,尤其是超2萬億元增值稅留抵退稅導致增值稅收入大幅下滑。
從支出端來看,為了穩(wěn)經濟,今年財政支出保持一定強度。
在前7個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,一方面民生類支出保持穩(wěn)步增長,與疫情相關的衛(wèi)生健康支出保持較快增長;另一方面,基建類相關支出保持較快增長,以支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,擴大有效投資帶動消費。
同樣為了擴大政府投資穩(wěn)經濟,今年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(fā)行進度很快,上半年已經基本發(fā)完,7月份發(fā)債規(guī)模明顯下降。
財政部數據顯示,今年1~7月,全國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券已累計發(fā)行3.47萬億元(含部分2021年結轉額度),用于項目建設的專項債券額度已基本發(fā)行完畢,主要用于市政建設和產業(yè)園區(qū)基礎設施、社會事業(yè)、交通基礎設施、保障性安居工程、農林水利等重點領域。
多位財稅專家告訴第一財經,受疫情、退稅減稅、樓市低迷等影響,財政收支缺口較大。不過,隨著經濟穩(wěn)步復蘇,退稅等政策性減收影響減小,前期緩繳稅費逐步補繳,財政收入降幅將逐步縮小。不過當前收支缺口仍需彌補,否則會影響后期財政發(fā)力,尤其是基建支持力度可能下降。
為此,上述國常會要求,在3000億元政策性開發(fā)性金融工具已落到項目的基礎上,再增加3000億元以上額度;依法用好5000多億元專項債地方結存限額,10月底前發(fā)行完畢。這既可增加有效投資帶消費,又有利于應對貸款需求不足。
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告訴第一財經,政策性金融工具作為第二財政,在緊急時刻能彌補財政的不足。此次再新增3000億元政策性開發(fā)性金融額度,可以補充基建項目資本金,疊加新增5000多億元專項債額度,可以啟動更多的重大基建項目穩(wěn)經濟。
根據官方數據,自2022年5月份以來,中國新增8000億元政策性銀行貸款,6000億元政策性開發(fā)性金融額度,加上5000多億元新增專項債額度,這將為基建項目籌資總計1.9萬億元資金,帶動更多基建項目落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