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0日均接警超2萬 基本實現(xiàn)“即撥即通”
報警電話高峰時段平均等待時間僅6秒;接警員訓練聽、說、記“三功”
新京報訊 (記者李婷婷 實習生李銳嘉)日均接報警電話2萬余個、高峰時段平均等待時間僅為6秒……記者近日從北京市公安局了解到,2012年初北京110接警中心“吸納”文職人員接警員三年來,接警水平顯著提高,該中心基本實現(xiàn)了報警電話“即撥即通”無等待,接警員還承擔了報警市民“情緒撫慰者”的角色。
響鈴3聲內必須接聽電話
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首都110報警服務臺成立了19年,從成立之初的8名民警增加到目前的近百名民警,但直至2011年,市民撥打110報警電話平均等待時間57秒。為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,2012年初,市公安局推行了文職人員參與110接警工作。
目前,110接警中心共有文職人員207人,平均年齡27歲。文職人員參與110接警工作后,目前基本實現(xiàn)了“即撥即通”無等待,高峰時段平均等待時間僅為6秒。
據悉,110報警服務臺從上世紀90年代設在刑偵部門、只負責接聽刑事案件的匪警電話,發(fā)展到現(xiàn)在24小時可提供多部門一站式救助、多語言警務援助、短信報警業(yè)務的綜合服務平臺。目前,日均接報警電話超過2萬余個,每名接警員必須在響鈴3聲內接聽電話,電話內容包括報警、求助、咨詢等方面。
封閉培訓接警員成“活地圖”
據介紹,每名文職接警員在上崗前都要進行持續(xù)2個月的封閉培訓,重點強化接警員的聽、說、記“三功”訓練。即一次聽清報警內容、發(fā)案地址的“聽功”,言語文明規(guī)范和對答流暢的“說功”,熟記相關電話號碼、管轄區(qū)域劃分和地理位置的“記功”。
據了解,培訓的內容除了相關法律和公安知識外,還包括銀行、工商、稅務、市政在內的40多個電話和北京各條主要道路、標志性建筑的地理位置。因此,每個接警員的腦子都是一幅巨大的“活地圖”,提到任何一條道路、一個小區(qū),都能瞬間判斷出所屬區(qū)域。
- 講述
接警員“聊天”一小時 男子放棄“報復社會”
去年7月21日凌晨接到的那通“報警”電話,讓2012年加入接警中心的接警員萬琦記憶猶新。在電話中,一名因為財務糾紛出現(xiàn)暴力傾向的男子,揚言要報復社會。
“我一開始沒有直接勸說他,而是先讓他感覺我是和他站在一起的”,萬琦回憶,自己先是穩(wěn)住對方的情緒,尋找機會進行引導,同時聯(lián)系男子所在區(qū)派出所出警。
“聊天”一個多小時后,該男子終于被萬琦說服,放棄了采取極端手段解決問題的想法。